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周俊生
今年以来,一些曾经在金融领域开疆拓土并且卓有成效的互联网巨头开始出现“去金融化”的倾向,但在这同时又开始出现转向科技赋能的趋势,最近京东金融将官方微博、官方头条号等都更名为“京东数科”,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也在向科技赋能发力,有的干脆建立了以金融科技为业务的子公司,研发和输出科技金融的新技术,比如浦发银行就在最近招揽包括微软在内的16家海内外知名科技公司建立了“科技合作共同体”,成为全球业界一个引人注目的事件。更早的事例发生在半年前,中国建设银行将位于上海闹市中心的一家营业部改造成无人银行,客户在柜面的存取款业务都由智能机器人一手完成。
互联网机构和金融机构积极投入科技赋能,显示出在这两个知识精英和商业精英密集的领域里,已经不约而同地关注到了科技赋能对于未来金融市场格局提升的重要性。我国的金融领域市场竞争并不充分,金融消费者也未能充分享受到金融竞争所应该产生的市场红利。在最近十来年,随着经济转型的推进,国家也推进了金融体制改革,这种改革的初始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但是改革的效果却远远超过了这个目标。
几年前出现的这一波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与政策面上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导向是一致的,因此,当阿里巴巴、腾讯等开发的各种金融产品、类金融产品面世以后,尽管市场上争议迭起,但政策面上并未有多大干预。而今天回过头来看,当时出现的余额宝、支付宝等互金产品不仅打破了国有金融垄断体系之下的金融产品单一化格局,而且促进了金融系统真正的市场竞争,金融消费者也得到了很大的实惠。但是,互金领域尽管看上去很热闹,其竞争却大多只是在技术含量不高的低端领域,一些新的金融产品在刚面世时由于能够得到较高收益而吸引了民众,但随着经济转型的推进,特别是在传统金融机构的奋起直追后,它们曾经出现的风头终于渐渐失去。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互联网巨头放弃原有的金融符号,很容易被理解为它们是在“去金融化”,也就是说准备从金融领域退出。但是,这种判断并不符合实际。按照现行的金融政策,互联网机构要在已经占有的基础上再扩大金融布局已经面临瓶颈,在原有的一些产品收益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再开发新的类似的金融产品事实上没有多大的意义。互联网巨头于是开始向金融科技转向,而这与金融机构正在积极投入科技赋能,用A I技术构筑未来新的金融市场的趋向又是高度契合的。因此,这不仅不能认为互联网巨头在“去金融化”,而且应该视为互联网机构正在以积极的姿态,更深地揳入金融领域的核心业务。
进入本世纪以来,世界已经进入以机器人应用为先导的智能高科技时代,智能革命相当于三四百年前发生在欧洲的工业革命,会引起剧烈的社会形态变革,它对未来社会所产生的引领作用目前还未充分展示出来,但它对社会变革的推动力将远远大于工业革命。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已经不单单是拉住客户的竞争,而是将面临与进入中国的国际金融业巨头的竞争。科技赋能将是我国未来金融领域竞争的一个新的制高点,不管是互联网机构还是金融机构,谁在这方面领先一步,谁就在未来的金融竞争中赢得了主动权。
前几年,我国互联网机构积极参与金融业,构筑了互联网金融的新领域,给我国经济运行和金融消费者带来的利益已经是有目共睹。现在,互联网巨头和金融机构又不约而同地看到了以A I为代表的现代新科技对金融市场的推动,又开始了在金融科技上开疆拓土,布阵排兵,它们共同把金融科技作为市场竞争的新的制高点来追逐,这将保证我国金融行业站在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的前沿,不仅能够继续担当起保证中国社会经济健康运行的重任,给金融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市场福利,而且可以保证中国的金融业在国际金融竞争中不落于人后。